有一天,一位女士在一個投資會議裏問,何時是投資的最好時機。鄧普頓資產管理公司始創人約翰.鄧普頓(Sir John Templeton)回答,「最好的投資時機是你有錢的時候」。故事說明,若是長線投資,甚麼時候也是投資的機會,因為無人知道甚麼時候資產價格會見頂或底。
牛市歷時較熊市長
根據鄧普頓資產管理執行主席麥博士(Mark Mobius)所言,新興市場股市裏,牛市升幅往往較熊市跌幅大,而牛市歷時較熊市長。筆者讀大學時,一位教授在課堂上,教了我一個投資方法—平均成本法(Dollar Averaging),即定時(如每個月或每一季度),投資相同注碼於某一投資產品。在熊市的時候定時定額買貨,一定要克服心理上的陰影,心裏想的是十年、二十年之後的回報。
根據股神巴菲特老師的著作《The Intelligent Investor》所指,長遠而言,投資於股票較債券回報較多。配合麥博士的說法,定時投資相同注碼於股票市場,長遠將獲取利潤。由於投資個股不能達致分散風險的效果,投資於某股票市場指數(如恒生指數)風險較為分散,可考慮費用相對主動基金便宜的ETF產品。
分散投資不同股市
麥博士指,在一九八八至二○一二年間,72個股票市場中,沒有一個市場連續兩年表現最好,土耳其曾經有四年成為最佳表現者,俄羅斯及阿根廷各兩年,另外17個國家只有一年。可見如果要獲取理想的回報,有必要分散投資於不同的國家。
上周五,筆者有幸獲邀至一個由業內人士舉辦的研討會,該名對沖基金經理上半年回報約50%,大幅跑贏恒指的負8%,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大手投資美股。同期道瓊斯指數屢創新高,升14%,標普500指數升13%。
學術界有一個叫Home Bias的矛盾,指投資者過分投資於本土資產,雖然此舉顯然令風險較為集中。很多時候基金有投資於某一地區的使命。但作為個人投資者,我們卻沒有這個煩惱!對於較為短線的投資者,當中港股市表現差勁時,何不嘗試買歐美的ETF或股票呢?
英皇證券(香港)研究分析員 譚綺蘅
Source/Extract/Excerpts/来源/转贴/摘录: 太陽報
Publish date: 29/07/13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